被长护险“托”住底的老人

作者:澎湃新闻 邹佳雯 来源:中民养老微信公众号 发表时间:2023-04-24

“中午十二点左右,站在上海某个居民区集中的街口二十分钟,仔细观察的话,路上会跑过起码5位长护险养老护理员。罗捷指给记者看,“四五十岁上下的中年妇人,骑电瓶车,背一个大双肩包,衣服外面套一件带公司logo的小马甲,大概率就是正在赶路的长护险护理员。”


他笑着补充,“火急火燎的,有时会不遵守交通规则,还是很危险的。”


因为服务档期紧凑、有打卡规定,护理员们在路上“转场”奔波时,不得不分秒必争。而他们奔向的目的地,往往是一户户失能老人家。


89岁的韩阿婆就是一位典型的失能老人——腿脚几乎无法站立,没有养老的房子和积蓄,两个女儿生活困难、难以给她全天候的照料,她不得已成了困在楼上的独居老人——养老护理员荀秀梅第一次见韩阿婆的时候,老人正用几乎弯成90度的腰,螃蟹一样缓缓横挪去厨房,将女儿备好的吃了好几天的菜放进微波炉加热。“菜横热来竖热去,房里那个味道啊…”荀阿姨皱皱鼻子,“怪可怜。”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截至2021年底,我国失能、 半失能老年人已经超过4000万人,而这些老人并不全是有条件、有意愿去护理院或养老院度过余生。


为了让更多的失能老人享受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我国试点建立长期护理险制度已经有6年,截至2022年10月,已覆盖全国49个城市、1.45亿人。(数据来源:CCTV1综合频道央视新闻)

在上海,长护险于2017年起在徐汇、普陀、金山三个区开展试点,2018年在全市铺开。上海市为长护险服务对象可提供27项基本生活照料,以及鼻饲、压疮护理、伤口换药等15项常用临床护理。

 

五年间,长护险的养老护理员们骑着电瓶车疾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挂在高楼上的老人,等来了敲开他们房门和心门的人。

 

“韩阿婆好,听得到我说话吗?”10月20日中午十二时许,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的社区医生陆医生和曹医生登门韩玲芳家,进行长护险服务对象评估。一进家门,她们就拿出评估专用的设备,镜头对准韩阿婆,适当提高音量向她问询。

 

房间里,韩玲芳裹着被子躺在床上,腿脚不能动,思路却清晰,回应了医生。她的两位女儿此刻也在屋中,作为协助评估的家属,一边描述母亲的身体情况,一边帮着取母亲的病历卡给医生查阅。


一位医生一边录像,一边勾选着评估表,表中老人的基础疾病情况、自理能力、认知状况等被分成极细的问题。医生还问是否有使用尿裤尿垫、日常需要哪些辅具、家庭组成情况等等;同时,另一位医生仔细查看了老人身体状况,测量血压和血糖等。一套完整的评估下来,时长近30分钟。


目前,每次长护险评估结果的有效期一般为2年。两年前,韩玲芳的家人去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第一次帮老人申办了长护险,评定下来,老人一周可使用5小时居家照护服务。按照规定,每使用一小时的医疗照护服务,个人仅需承担10%的费用,为6.5元,医保(即长护险基金)承担90%的费用,为58.5元。服务机构由老人家属自行选择,他们就近选择了位于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的上海爱君为老服务中心,是中民未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居家护理业务板块的长护险护理机构之一。


时年47岁的荀秀梅从此走进了韩玲芳的生活中。


“有了长护险,我们日子真的好过很多。”韩阿婆的大女儿已奔七,另一位小女儿也有六十六岁,都已是“小老人”的年纪。因为身体和家庭的原因,二人无法与韩阿婆同住,也没有经济能力让母亲住进护理院或养老院,只能每周各来一趟照看母亲,每次带来半周的饭菜。


提到荀阿姨,韩阿婆的大女儿常用一句谚语来形容:“万宝全书缺个角,唯独荀阿姨’全能’到还多个角。”

荀秀梅记得初次登门服务时,韩阿婆还是能借助助行器移动的。背部弯曲近90度,手扶助步器的下端,看上去几乎爬行。老人喜甜食,体重近180斤,一个人很难扶得动她。曾经有近五年的时间,她下不了楼、洗不上澡。房间里还有一股怪味,大概是热了好几天的饭菜的味道,不能说馊,但有些刺鼻。

 

荀秀梅当时看了心里不是滋味,虽然她此前也没少照料过老人。那时候,因为要照顾生病的老公,她决定关掉自家开了三四年的家政公司,考取养老护理员医疗照护证,随后加入一家定点护理机构成为了一名养老护理员。一来,考虑到养老护理员的收入属多劳多得,虽是辛苦钱,但比较可观;二来,一个老人一小时,在排班以外的时间,她可以更自由。


然而她没想到,后来自己竟愿意把这点自由的时间都无偿补贴给老人们,就为了给他们尽量多一些生活便利和帮助。如今,她每周服务十余名老人,一周无休,风雨无阻。


一开始,韩玲芳面对陌生的养老护理员也是不自然的,没想到碰上了一点脏和苦都不怕的荀秀梅。她一腔热情地从韩阿婆的需求出发,从按摩开始,到帮忙倒马桶、擦身。老人有生理上的难言之隐,连自家孩子都不愿言说,被荀秀梅的热情主动感化后,心结也被慢慢解开了。


因为走路不方便,韩阿婆在以前有摒住大便的习惯。直到荀秀梅来了,老人慢慢找回了排泄的自由。


在照护服务中,离不开丰富的经验和技巧。“一般卧床老人臀部比较脆弱,协助他们使用便器对部分老人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荀秀梅介绍,“我让老人双腿蜷曲,帮老人尝试着侧身抬起臀部,将干净的塑料袋铺在床上,垫好草纸,这样老人排便时臀部和腰更舒适。”


后来,荀秀梅开始用自己服务时间以外的时间给老人每天送饭。荀秀梅就住在韩阿婆家两条马路开外,每天中午在家做饭的时候,就单独准备一份送去韩玲芳家,“多添一口的事情,哪怕菜式差一点,总归是新鲜的。”荀阿姨的老公也很体谅老人,家里烧鸭子了,他会主动要求把鸭腿带给老人;烧顿鱼,他会帮忙把鱼骨头拆了放进老人的饭盒。


“实话说,让我对每个老人都这样,我也做不到。但韩阿婆确实是最困难的一位,如果我有能力,就要帮到她。”荀秀梅说。


信任在一天天的相处中建立,老人的腿脚却在今年五月后退化到无法下床。在电视戏曲节目的陪伴以外,老人每天最大的期盼就是荀秀梅的到来,不能说给女儿们听的话,她会说给荀秀梅听。女儿们也一直告诉荀秀梅,放心大胆地做,不要害怕在老人身上担风险,“我们不会让你寒心。”


“你要是做别家老人,离我这儿近的,能不能顺道再多来看我一次。”韩阿婆常这么和荀秀梅说,重音落在后一句,“我要想你的。”


不过,长护险的日常护理里,也不尽是“暖闻”。护理员们有时不得不承认,自己哪怕尽再大的努力照护,也追赶不上一些老人衰老的速度。


面对衰老甚至死亡,在长护险护理员们手里是平常的事。荀秀梅服务的一位老人103岁了,此前常对她说“谢谢侬”的客气老人。那日在家中床上闭上了眼睛,只有出气没有进气。荀秀梅在其家人的要求下,帮老人把全套新衣服、袜子、鞋子都穿好,“人就这么没了,多少会难过的。”


上海爱君为老服务中心、中民未来居家护理事业部的负责人认为,因为长护险服务具备的医疗照护及生活照料的特性,许多发生在老人身上的风险被尽量规避在了前期。“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可能会慢慢发展成影响老人健康甚至是不可挽回的生死大事。而这些细节,在养老护理员日复一日的相处和观察中,有机会被发现并及时干预,这是长护险制度实行的初衷,也更能帮助老人的家属尽早知晓、采取措施。”


比如,不少护理员会在给老人擦身的过程中,会发现老人身上出现的早期压疮,这是老人身体营养不良的重要信号,若不加处理极易导致严重后果。经验丰富且细心的护理员,还会留意到老人身上更多的异样。


而经过培训的护理员,在服务时间内也能够在场帮助应对一些突发状况。荀秀梅就曾遇到过,一位老太太突然上下牙打磕绊,眼神翻白过去,家里人慌得几乎忘了打120,荀秀梅当时一边掐住老太太的人中,一边帮着打120,及时帮家属将老太太送进医院抢救了过来。


“长护险的出现,是国内居家养老市场的一个开口,让大家知道这种服务的必要性,帮助更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相关业内人士提到,也因此,这个行业未来对于护理员的医疗知识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今市场上的长护险养老护理员,年龄多集中在四、五十上下,按要求不会超过六十,文化水平不够高。未来入行的照护资质要求可能越来越高,目前的主力们会否被淘汰、能不能供应上相当量的人才,可能是这个行业要考虑的问题。


“老人是这个社会的底,也是每个家庭的底,怎么托住这个底,我相信养老、居家护理行业以及长护险服务可以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中民未来居家护理事业部负责人如是说


原文出自:澎湃新闻

记者:邹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