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社区发展报告相关要点

作者:admin 来源:中民物业 发表时间:2015-05-26

自2000年民政部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以来,我国社区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对城乡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单靠政府部门的力量已经难以适应社区建设的新任务,更加迫切地需要各类社会主体、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一. 协会服务范围

1. 开展社区发展工作的调查研究,受政府相关部门委托,积极参与社区发展政策的制定;

2. 经相关部门批准,承接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组织社区社会服务;

3. 组织、参与社区文化教育援助,改善社区的文化民生;

4. 开展社区发展项目的培训;

5. 搭建社区发展工作交流的平台,推动社区交流;

6. 受政府相关部门委托,开展社区发展状况和社区服务状况评估,并发布评估报告,按照有关规定经批准,开展有关奖项的评选。

7. 宣传国家有关城乡社区建设和服务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传播社区发展领域的各种信息;

8. 开展社区发展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国际合作;

9. 承担政府委托的其他事项。

二.社区发展报告要点

从2013年至今,全国城乡社区发展特点、亮点精彩纷呈:

一是基层创新,新型社区引人瞩目。出现一批空间范围和人口规模较大、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新型社区,主要有实行“区-社区”和“市(县级)-社区”体制改革、以产业资源为依托、以服务资源范围来确定形成的三类大型社区。

二是“统筹谋划”,推动社区建设“一盘棋”。2013年以来,城乡社区建设的顶层设计明显加强,社区建设更加注重整体的设计与规划,注重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注重整体推进。

三是优化设置,强化党对社区发展的领导力。各地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广泛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探索推行社区“大党委制”、跨区域联建、三方联动等新模式。

四是“政社互动”,尝试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签订“委托协议书”,变行政“责任制”为“委托制”,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五是多元共治,助推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转变。社区建立政府、社会及居民相互协同的治理模式,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多方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

六是三社联动,社会力量参与渠道进一步拓宽。各地出台政策,采取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提供场地、资金奖补、人才培养等扶持措施,重点扶持公益慈善类、福利服务类、医疗卫生服务类、文体活动类的社区社会组织,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机制,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

七是社区服务,拓展内容、规范流程、制定标准。社区服务在内容、流程、标准上进一步规范,便民服务基本功能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社区全体居民。

八是智慧社区,信息技术强化社区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社区管理与服务,提高运行效率和居民满意度。

报告指出,中国社区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社区建设资金不足、社区居民参与不充分、村(居)委会行政化倾向明显等问题和挑战。未来,社区发展要抓住“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改革”这一机遇,推动社区发展。

中国城乡社区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

一是城乡社区发展仍然处于快速转型期,多样化的趋势仍将延续。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大批量的商品房建设、前所未有的社区人际关系互动和重构,使得我国的城镇社区大分化、大重组、大解构与大建构仍在进行。

二是社区治理转型与模式创新仍然处于活跃期。要立足于理顺市-区-街道-居民委员会层级关系、厘清政府-社区职能定位等,有针对性地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探索。

三是社会力量在社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强化。社区居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全国或地方性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等组织和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幅度不断增加。

四是市场力量在社区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向社区提供各种商业性服务的企业逐步进军社区服务业,社区居民也迫切需要市场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和高效的社区服务。

五是党和政府对社区发展的领导力和主导力将会继续强化。党和政府是社区资源的最主要提供者、组织者、管理者和监督者,通过加强中层设计,整体规划,整合资源,统一部署,推动城乡社区发展。

六是社区服务业将朝着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社区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拉动供给量的增长和服务品质的提升,造就社区服务业的规模扩大和社区服务业产业群的形成。

七是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将会在社区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社区信息化平台将作为社区的“公共场域”来建设,并将在社区民主自治、社区服务、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商业信息化、社区医疗卫生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